奥希替尼抗性机制

时间:2022-05-25 23:19:08   来源:原创  编辑:管理员

  奥希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cns穿透性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第一代egfrtkis相比,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几乎翻了一番,目前已成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另外,奥希替尼仍然是治疗t790m介导的第一代/第二代egfrtkis的首选二线治疗药物。尽管初始有效率很高,然而,患者通常在治疗1-2年后发展为后天性。奥希替尼抗性机制是如何的呢?

  奥希替尼抗药性的机制正在积极研究中,但迄今为止主要是在第二线,t790m阳性,设置,因为前线的使用代表了治疗范式的最新转变。先前的研究表明对奥希替尼和第一/第二代egfrtkis的抵抗机制有重叠,包括旁路激活(例如met放大)和所有类型egfr抑制剂进展时的组织学转化。

  一个明显的例外是egfrt790m突变,这种突变在50-60%使用老药的病人中发生,而mertinibt790m是敏感性的标志。此外,egfrc797s在奥希替尼耐药性中反复出现,但在对第一代药物的耐药性中没有出现,这是基于药物受体结合特性的预期。然而,迄今为止报道的抗奥希替尼病例数量仍然有限,相当一部分抗奥希替尼病例缺乏明确的驱动阻力的途径。4例后天性融合,包括那些涉及ret的融合,最近在少数进展为奥希替尼和其他egfrtkis的患者中被报道。

  历史上,egfrtki抗性研究没有发现遗传融合,但这可能是由于使用了有限的基因分型平台,可能不包括遗传融合。融合涉及ret,一个最近描述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癌基因,可能很难检测到使用标准的下一代测序(ngs)平台。为了探讨奥希替尼耐药机制,包括获得性融合改变,我们分析了一组进展为奥希替尼的患者的肿瘤组织或循环肿瘤dna(ctdna)。我们还评估了ret融合在egfr突变细胞系模型中的功能意义,并对3例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获得性ret融合联合egfr和ret抑制治疗。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医康行新药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

官方热线:400-008-1867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咨询医学博士

微信二维码
了解医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