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本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健康受试者和NSCLC患者中进行了鉴定。依据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本品的血浆表观清除率为14.2L/h,表观分布容积为986L,终末半衰期约为48小时。在20至240mg的剂量范围内,本品的AUC和Cmax与剂量成正比。奥希替尼每日一次口服15天后达到稳态,暴露蓄积量约为3倍。稳态时,循环血浆浓度在24小时的给药间期内通常会保持在1.6倍的范围之内。
吸收
口服奥希替尼后, 奥希替尼的血浆峰浓度在中位tmax(最小值-最大值)6(3-24)小时达到,部分患者在给药后的首个24小时内会出现数个峰值。未对奥希替尼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进行测定。基于一项以80mg剂量在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食物不会对本品的生物利用度产生临床显著性影响。(AUC增加了6%(90% CI -5, 19),而Cmax下降了7% (90% CI-19, 6))。健康志愿者服用奥美拉唑5天,胃内pH值升高后给予本品80mg片剂,本品暴露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AUC和Cmax分别增加了7%和2%),且暴露量比值的90% CI也在80-125%的限值之内。
分布
经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估计,奥希替尼的平均稳态分布容积(Vss/F)为986L,提示药物在组织内有广泛分布。由于不稳定性,无法对血浆蛋白结合进行检测,但是根据本品的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可能会较高。研究证实,本品还可以与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及大鼠和人的肝细胞共价结合。
生物转化
体外研究提示,奥希替尼主要通过CYP3A4和CYP3A5代谢。其中CYP3A4介导的代谢可能为次要途径。此外,还可能存在体外研究并未完全明确的其它代谢途径,随后,在临床前样本以及口服奥希替尼的人血浆中检出了两种具有药理学活性的代谢产物(AZ7550和AZ5104); AZ7550和奥希替尼具有相似的药理学性质,而AZ5104对突变型和野生型EGFR均有更强的效力。服用本品后,上述两种代谢产物在血浆中缓慢出现,其中位tmax(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4(4-72)和24(6-72)小时。在人血浆中,奥希替尼原型药物占总放射性活度的0.8%,上述两种代谢产物分占0.08%和0.07%,而大多数放射性活度均与血浆蛋白呈共价结合。根据AUC,AZ5104和AZ7550暴露量的几何均值分别约为稳态条件下奥希替尼的暴露量的10%。
奥希替尼的主要代谢通路为氧化和脱烷基化。在人体的尿液和粪便的汇总样品中共检出了至少12种成分,其中有5种成分所占总剂量的比例超过1%,在这些成分中,本品原型、AZ5104和AZ7550分别约占给药剂量的1.9%、6.6%和2.7%,而一种半胱氨酸加合物(M21)和一种未知代谢产物(M25)则分别约占1.5%和1.9%。
体外研究显示,奥希替尼是一种CYP 3A4/5的竞争性抑制剂,但在具有临床意义的浓度下不是CYP1A2、2A6、2B6、2C8、2C9、2C19、2D6和2E1的竞争性抑制剂。根据体外研究,在具有临床意义的浓度下,在肝脏本品并不是UGT1A1和UGT2B7的抑制剂。本品还可能对肠道内的UGT1A1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否具有临床相关性影响尚属未知。
消除
本品以20mg的剂量单次口服给药后,截止第84天收集样品结束时,从粪便中收集的剂量占总剂量的67.8%(1.2%为原型药物),从尿液中收集的剂量占总剂量的14.2%(0.8%为原型药物)。奥希替尼原型约占消除总量的2%,其中经尿液和粪便消除的分别占0.8%和1.2%。
与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
体外研究显示,奥希替尼不是OATP1B1和OATP1B3的底物。同时体外研究也显示,在有临床意义的浓度条件下,本品不会对OAT1、OAT3、OATP1B1、OATP1B3和MATE2K产生抑制作用。然而,不能排除本品会与MATE1和OCT2底物产生相互作用。
奥希替尼对P-gp和BCRP的影响
体外研究显示,奥希替尼是P-糖蛋白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但是在临床剂量下,奥希替尼不太可能会与相关的活性物质产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根据体外研究的数据,奥希替尼是一种BCRP和Pgp的抑制剂。但是,尚未对除CYP3A4之外的PXR调控的酶相互作用进行过研究 (见[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在一项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n=778),未发现预测的稳态暴露量(AUCss)与下列因素存在临床显著性的关系:患者的年龄(范围:21至89岁)、性别、种族(含白人、亚洲人、日本人、华人和非亚洲非白人)和吸烟状态(当前吸烟者24名,戒烟者232名)。群体PK分析提示,体重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协变量,和中位体重(62 kg)下的AUCss相比,在90 kg至43 kg的范围内,奥希替尼的AUCss会出现-20%至 30%的改变(95%至5%分位值)。如果将体重的极端值考虑在内,则从<43 kg至>90 kg,代谢产物AZ5104的比值范围从11.8%至9.6%不等,而AZ7550比值范围则从12.8%至9.9%不等。上述因体重差异而出现的暴露量的改变不具有临床意义。
肝功能损害
奥希替尼主要经过肝脏消除,因此,肝功能损害患者服用本品后的暴露量可能会增加。未对肝功能损害受试者进行过药代动力学研究。依据群体PK分析,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胆红素)和奥希替尼的暴露量之间无明显关系。肝功能损害标志物血清白蛋白对奥希替尼的PK有影响。已开展的临床研究排除了AST或ALT>2.5x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或者如果为恶性肿瘤本身所致, >5.0xULN或总胆红素>1.5xULN的患者。基于一项44名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和330名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两类患者本品的暴露量相似。肝功能损害患者服用本品的数据有限 (见[用法用量])。
肾功能损害
未对肾功能损害受试者进行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基于330名轻度肾功能损害患者(CLcr 60至<90mL/min)、149名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CLcr 30至<60mL/min)、3名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CLcr 15至<30mL/min)和295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90mL/min)的一项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这些患者服用奥希替尼后的暴露量相似。重度肾功能损害可能会影响经肝脏消除的药品的消除。临床研究中未纳入CLcr≤ 15mL/min的患者。
种族
AURA18(n=31)是一项在既往接受了已批准上市的EGFR-TKI(接受或未接受其他化疗方案)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中国患者中开展的I期、开放性研究,该项研究考察了口服奥希替尼在两个给药剂量(40mg和80mg)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奥希替尼存在缓慢至中等且持久的吸收。单次和多次给药后观察到奥希替尼(40mg到80mg)的暴露量大致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增加。奥希替尼具有低至中等表观清除率(单次给药后14.2L/小时以及多次给药后15.3L/小时)并且分布广泛(1113L)。
奥希替尼单次给药后,半衰期大约为40小时,给药15天达到稳态。多次给药后达到稳态(第2周期第1天)时,暴露量蓄积大约为3.3倍,稳态时具有平坦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两个活性代谢产物AZ5104和AZ7550稳态时显示类似于奥希替尼的平坦药代动力学特征,各自以大约稳态时奥希替尼暴露量的12%到15%循环。
同亚洲以及非亚洲患者比较,中国患者口服奥希替尼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其相似,奥希替尼的暴露量不受种族因素的影响。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