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8-1867


首页 > 疾病专区 > 肾癌 > 

应该如何服用贝组替凡(belzutifan)?

发表于:2024-03-25 10:18:55   来源:原创  作者:医康行官方

Belzutifan主要 用于治疗需要治疗肾癌(肾细胞癌)、脑和脊髓肿瘤(CNS 血管母细胞瘤)或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NET])的患者,这些患者不需要立即手术。那么应该如何服用贝组替凡(belzutifan)?

请遵医嘱服用本药。不要服用更多,不要更频繁地服用,也不要服用比医生要求的时间更长。这样做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机会。

这种药物应附带用药指南。请仔细阅读并遵循这些说明。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咨询您的医生。如果您没有用药指南,请向您的药剂师索取用药指南。

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这种药物,有或没有食物。

整个吞服片剂。请勿折断、压碎或咀嚼。

应该如何服用贝组替凡(belzutifan)?

剂量

对于不同的患者,这种药物的剂量会有所不同。遵循医生的指示或标签上的说明。以下信息仅包括该药的平均剂量。如果您的剂量不同,除非您的医生告诉您这样做,否则不要改变它。

您服用的药物量取决于药物的强度。此外,您每天服用的剂量、剂量之间的允许时间以及服用药物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您使用药物的医疗问题。

口服剂型(片剂):对于von Hippel-Lindau(VHL)病的治疗:

成人 - 120 毫克 (mg),每天一次。您的医生可能会根据需要和耐受性调整您的剂量。

儿童 - 使用和剂量必须由医生确定。

不良反应的剂量调整:

肾脏剂量调整

轻度至中度 [eGFR 30 至 89 mL/min/1.73 m(2)] 肾功能不全:不推荐调整。
重度 [eGFR 小于 30 mL/min/1.73 m(2)] 肾功能不全:数据不可用

肝脏剂量调整

轻度 [总胆红素小于或等于正常上限 (ULN) 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大于 ULN 或总胆红素大于 1 至 1.5 x ULN 和任何 AST] 肝功能损害:不建议调整。
中度至重度(总胆红素大于 1.5 x ULN 和任何 AST)肝功能损害:数据不可用

剂量调整

推荐剂量减少:

首次剂量减少: 80 mg,口服,每日一次

第二剂减少: 40 mg,口服,每日一次

第三次剂量减少:永久停止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 9 g/dL 或有输血指征:停止治疗,直到血红蛋白达到 9 g/dL 或更高;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以减少剂量恢复或停药。

需要危及生命或紧急干预:暂停治疗,直到血红蛋白达到 9 g/dL 或更高;以减少剂量恢复或永久停药。

运动时血氧饱和度降低:考虑停用治疗,直到治疗消退;根据缺氧的严重程度,以相同剂量或减少剂量恢复。

静息时血氧饱和度降低或紧急干预指征:暂停治疗直至消退;根据缺氧的严重程度,以减少剂量恢复或停药。

应该如何服用贝组替凡(belzutifan)?

预防 措施

美国盒装警告:

胚胎-胎儿毒性:

怀孕期间接触这种药物会导致胚胎 - 胎儿伤害。

在开始使用该药物之前验证妊娠状态。

告知患者这些风险以及有效非激素避孕的必要性。这种药物会使一些激素避孕药无效。

禁忌症:

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在 18 岁以下的患者中确定。

有关其他预防措施,请参阅警告部分。

透析

数据不可用

用法注意:

这种药物应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也可以不与食物一起服用。

如果错过了这种药物的剂量,可以在同一天尽快服用。第二天恢复正常时间表。不要服用额外的药片来弥补错过的剂量。

如果服用该药物后的任何时间发生呕吐,请不要重新服用剂量。第二天服用下一剂。

建议患者吞服整个片剂。吞咽前请勿咀嚼、挤压或分裂。

存储要求:

将该药物储存在20°C至25°C(68°F至77°F);允许在15°C和30°C(59F和86F)之间游览。

监测:

血液学:血红蛋白水平(开始前和整个治疗过程中)

呼吸系统:血氧饱和度(开始前和整个治疗过程中)

应该如何服用贝组替凡(belzutifan)?

患者建议:

阅读患者信息传单以获取详细说明。

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严重贫血。在治疗期间将定期监测红细胞水平。向医务人员报告所有贫血体征和症状。

这种药物可引起严重缺氧,可能需要停药、补充氧气或住院治疗。在治疗期间将定期监测氧气水平。向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报告所有缺氧的体征和症状。

孕妇和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应了解胎儿的风险。

具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服用这种药物时和最后一次给药后一周内应使用有效的非激素避孕药。

具有生殖潜力的女性伴侣的男性患者应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一周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不建议在用这种药物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一周内进行母乳喂养。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医康行新药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